安徽黄山:歙县滴水香茶旅文化节开幕
202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系统布局7个方面重要任务、统筹设置18个专栏重点任务。
他说:大运村有很多文化活动,如果是奥运会,运动员也许没有时间体验这些活动,但是大运会可以让学生们在大运村了解中国的文化,我能看到主办方在这方面做的努力村内有10栋公寓、2个运动员餐厅和包括代表团服务中心、医疗中心、健身中心、互动体验中心等在内的服务保障设施。
大运村坐落在成都大学校园内,遵循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理念,依托成都大学校园建设改造而成。跟随央视新闻,一起走进大运村,看看大运村是个怎样的村?大运村坐落在成都大学校园内,遵循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理念,依托成都大学校园建设改造而成。村内有10栋公寓、2个运动员餐厅和包括代表团服务中心、医疗中心、健身中心、互动体验中心等在内的服务保障设施。跟随央视新闻,一起走进大运村,看看大运村是个怎样的村?
同时,很多运动员在赛场上也收到观众们的热情祝福。成都大运会是青春的聚会。202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系统布局7个方面重要任务、统筹设置18个专栏重点任务。
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主题乐园、文化旅游项目纷纷瞄准河南市场。作为河南重点文旅项目,只有河南是一座沉浸式戏剧主题园,以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用沉浸式戏剧艺术,讲述中原大地上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说,目前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已建成一支由16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在出土竹木漆器、金属文物、石质文物、陶瓷器等修复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是河南文物工作者的行为准则。
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诗与远方交相辉映全省联动推出100项惠游奖补政策、组织实施千场文旅促消费活动、打造提升10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发放近亿元文旅福利、现场签约21个文旅项目,投资总额365.8亿元……6月29日,河南用一场高规格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大会,奏响了文旅文创深度融合的时代进行曲。培育旗舰劲旅创造文旅消费新增量。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说。5000年前带有推拉门道的大型玉器作坊、高等级墓葬。只有河南是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下的重要实践,与其说它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倒不如说是一个文化目的地。
创新体制机制,守牢文化遗产安全底线。0:00/2:54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2001年国家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来,河南以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和夏文化研究两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抓手,持续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工作,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重要时空节点。汉字鼻祖殷墟甲骨文,承载了中华文明延续传承的基因密码。
加强保护传承 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国之大者,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时代责任。黄山遗址是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中的重点遗址。
古都洛阳,探索形成一址一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和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创造力。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金相显微镜、荧光XRF……走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各种技术装备不断升级上新,成为考古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初辟鸿蒙,奠定了炎黄子孙的共同血脉根基。黄山遗址考古领队马俊才说。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目前,河南正在加快推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策划实施文明起源阶段研究和商文化研究项目,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向深入,努力形成一批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为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贡献河南力量。日前,洛邑古城发布全新实景剧本娱乐项目,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梦回隋唐。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
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诗与远方交相辉映全省联动推出100项惠游奖补政策、组织实施千场文旅促消费活动、打造提升10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发放近亿元文旅福利、现场签约21个文旅项目,投资总额365.8亿元……6月29日,河南用一场高规格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大会,奏响了文旅文创深度融合的时代进行曲。自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在河南初露曙光,历经夏、商、东周、东汉、魏晋、隋唐至北宋达到鼎盛,其在中国文明历史进程中具有独特地位。
加强保护传承 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国之大者,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时代责任。近年来,我们在检测技术与装备、环境考古、动植物考古、陶瓷考古、冶金考古、实验考古以及数字化保护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3000多年前的征伐与凯旋、夏王车辇仪仗的盛大威武、最早紫禁城的严谨规制……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760平方米的数字互动体验厅里,巨大的影像扑面而来,一个由近40台投影机打造的沉浸式三维影像空间,再现赫赫夏都的恢宏气势。一批集空间游玩、非遗体验、沉浸互动、古风歌舞演艺、文化社交休闲等为一体的新消费场景涌现,融入厚重历史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也让年轻人心向往之。
数字化开启了文物打开的新方式,让古老与年轻、传统与时尚,以全新的方式交融碰撞,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感和沉浸感。◇近年来,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更高的历史自觉、更大的历史担当、更多的历史作为,持续做好赓续保护传承与弘扬这篇大文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2022年10月,《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多措并举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如今,考古遗址公园正逐渐成为保护华夏历史文明根脉和基因、传承赓续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让人们在历史之旅、文化之旅、精神之旅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历史主动性。
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强化文物古迹保护,下硬功夫啃大块头。
河南是黄河文化核心区和集大成之地,古都、古城、古迹等人文资源极为丰富,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10个标志性项目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读懂黄河文化的重要窗口。河南博物院首创考古盲盒掀起考古热、以《唐宫夜宴》为代表的系列中国节日助力传统文化持续破圈、华夏古乐团奏响古乐新声、数字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中原大地,厚重的文化遗产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
目前河南累计有53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4个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新石器时代万年文化史揭秘,文明探源、夏商考古成果惊喜连连。规模宏大的二里头夏都遗址,见证着最早中国的王朝气象。◇在深化文明探源研究中坚定文化自信。2022年12月,《河南省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公布,全方位守护国宝安全。
鉴于此,在文物古迹保护上,河南分类制定保护政策,强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中的文物保护利用,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重点推进二里头遗址、万里茶道河南段申遗工作,推动红旗渠、仰韶文化重要遗址、开封明清城墙等项目纳入申遗预备名单。2021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公布的145处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中,河南占16席,数量居全国第一。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龙门石窟还在全国率先尝试将3D打印技术引进日常保养维护工作,将3D打印技术与局部坍塌洞窟修复工作相结合,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如今,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带亮点纷呈、洛邑古城等沉浸式体验场所叫好叫座、只有河南等一批标志性文旅地标次第开放、16条精品文旅线路、100项重大标识项目让人应接不暇。
在郑州游商都探商寻夏,游开封泛宋舟陶醉风雅,逛洛阳观盛唐追寻历史,如今郑汴洛旅游带亮点纷呈。近年来,河南考古工作者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果为基础,以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和夏文化研究等考古中国项目为抓手,持续开展考古发掘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与全国其他地区的诸多考古成果交相辉映,共同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重要时空节点。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